线上股票配资门户就得背上"拒绝和谈"的黑锅
01
1945年8月15日,日本投降。全国都在庆祝,蒋介石却睡不着觉。
他的嫡系部队还在西南西北呢,要调到前线得好几个月。而各地的日伪军正向就近的军队投降,这个"就近"可太关键了。
蒋介石急需时间调兵遣将,也需要一个政治借口。
8月14日,第一封电报发出去了。8月20日,第二封。8月23日,第三封。连续3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"共商国是"。
这招够狠的。去重庆,风险巨大,毛泽东的小命难保。不去重庆,就得背上"拒绝和谈"的黑锅。
延安窑洞里,中共中央熬夜开会。有人说这是鸿门宴,有人说应该争取和平。争论很激烈,毛泽东态度很坚决。
去!
8月26日,共产党中央发通知:派毛泽东、周恩来、王若飞赴重庆谈判。消息一出,全国震动。谁都没想到毛泽东真敢去。
8月28日下午,专机在重庆机场降落。机舱门打开,毛泽东走下飞机。记者们疯了一样涌上去,闪光灯啪啪啪不停。
毛泽东发表书面谈话:"目前最迫切者,为保证国内和平,实施民主政治,巩固国内团结。"简单几句话,态度很明确:共产党是真心要和平的。
重庆《大公报》发社评:"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,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。"民主人士柳亚子直接赋诗,夸这是"弥天大勇"。
全国人民都在看热闹,全世界都在等结果。但真正的较量,其实已经开始了。
02
当天晚上,蒋介石在林园官邸摆宴席。这是两人18年来头一次见面,从1927年算起,整整18年。
宴会厅灯火通明,表面看着挺和谐。蒋介石特意让毛泽东坐主位,这在当时算很高的礼遇了。他后来在日记里写:"一以诚待之,并请其入余之对座也。"
毛泽东在宴会上讲话,语气很诚恳:"本人此次来渝,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,商讨团结建国大计。"
这个"商讨"用得妙。不是接受指示,不是服从安排,而是平等商讨。中共的立场很明确。
第二天,蒋介石到毛泽东住处回访。这次蒋介石把话说开了,提出解决国共问题的3个原则:政令统一、军令统一、政府法统地位不变。
说白了,就是要共产党交出军队和地盘。
9月2日第3次会谈,蒋介石开始摊底牌。他在日记里详细记录了谈话内容:共产党军队不超过12个师;解放区服从军令政令统一;召开国民大会,各党派依法参加政府。
12个师!当时共产党有120万军队,按这个标准要裁掉90%以上。这不是谈判,这是投降。
9月3日,共产党代表团提出11项主张。核心就是:承认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,保持军队相当数量,在政府中给共产党应有地位。
蒋介石看了这方案,在日记里写:"脑筋深受刺激。"表面客气,实际已经撕破脸了。
03
9月4日,蒋介石约见毛泽东,直接开火:"周恩来所提方案与态度,皆应根本改变。"
这话说得够重,相当于彻底翻脸了。共产党要求28个师、18个解放区、组建联合政府。国民党条件是12个师、交出解放区、服从政府统一领导。
这哪是技术问题,这是政治问题。谁控制军队谁就控制政权,谁控制政权谁就控制国家。根本没法妥协。
9月12日,蒋介石再次与毛泽东单独会谈。蒋介石说,美国大使赫尔利为共产党请求保持20个师,原则上可以考虑,但必须接受国民政府统率权。
20个师看起来是让步,但前提是交出指挥权。毛泽东态度很坚决:"人民的武装,一支枪一粒子弹,都要保存,不能交出去。"
共产党可以在数量上让步,从48个师到43个师,再到24个师、20个师。但指挥权绝不交出,这是底线。
解放区问题更要命。共产党要求承认18个解放区政权,国民党坚持"解放区"这个名词在日本投降后应该成为过去。
共产党提了好几个方案:重划省区、推荐省主席、民选产生政府。国民党一个都不同意。表面在讨论行政问题,实际在争夺政治地盘。
双方都明白,这些根本不是技术问题,而是政治问题。
04
就在重庆谈判进行时,千里之外的山西突然开打了。9月10日,上党战役正式开火。
这绝不是巧合,而是精心安排的配合。刘伯承、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军区3万多人,向占据上党地区的阎锡山部发起攻击。
阎锡山有1万6千人,分散在长治、潞城、长子、壶关、屯留等6个城里。毛泽东去重庆前特意交代:"我去谈判,你们别有顾虑。你们打得越好,我越安全,回来得越快。"
边打边谈,这就是共产党的策略。
9月12日,屯留被拿下,守军全歼。17日,潞城解放。19日,长子、壶关相继被攻克。短短10天,阎锡山丢了5座城。
阎锡山急眼了,派第7集团军副司令彭毓斌带2万多人从太原赶来增援。晋冀鲁豫军区采用"围城打援"战术,主力秘密北上。
10月2日,援军在屯留老爷山被包围。激战5天,2万多人全部被歼,彭毓斌自杀。长治的史泽波见援军完了,决定突围。10月12日,在沁河东岸被抓,上党战役胜利结束。
这一仗干掉阎锡山3万5千人,占他总兵力的三分之一。
9月17日,正是上党战役打得最激烈时,毛泽东与蒋介石进行第6次会谈。美国大使赫尔利也在场,3人还照了张相。
照片上3个人都在笑,但心里都有鬼。蒋介石知道山西战况,毛泽东也知道蒋介石想法。表面谈和平,实际比实力。
战场上的胜利直接影响了谈判桌上的地位。上党大胜,共产党腰杆更硬了。
05
10月9日,毛泽东去向蒋介石告别,第7次会谈。蒋介石问:"国共两党合作办法及意见如何?"
一个月谈下来,该说的都说了,该试的都试了。双方在大原则上确实有共识:和平建国、政治民主化、军队国家化、党派平等合法。但在最要紧的问题上,分歧依然很大。
10月10日,蒋介石亲自到毛泽东住处告别。当晚,毛泽东到林园住了一夜,两人又谈了半小时。
这次谈话,毛泽东说了句让蒋介石很意外的话。毛泽东提出:政治协商会议缓开为宜,国民大会可以提前到明年召开。
蒋介石听了,在日记里写:"余闻之,殊为骇异。乃觉共党不仅无信义,且无人格,诚禽兽之不若矣。"
为什么反应这么激烈?因为蒋介石明白,共产党这是要争取时间召开"解放区民选代表会议",建立与国民政府平行的政治体系。
10月11日一早,蒋介石叫毛泽东来最后一次正式会谈。这次蒋介石说了句很关键的话:"解放区问题,政府决不能再有迁就。"
话说得很重,态度很明确。在最核心问题上,国民党不会再退步了。
当天,《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》正式签署,因为是10月10日签的,叫"双十协定"。协定涉及12个问题,但真正达成一致的没几个。
和平建国方针,双方同意。政治民主化,也没分歧。但军队国家化和解放区政权这两个根本问题,双方只是"同意继续商谈"。
继续商谈,就是没谈拢的意思。
43天重庆谈判结束,毛泽东准备回延安。各大报纸都在报道协定签署,说和平有希望了。但明白人都知道,最要紧的问题一个没解决。
军队谁指挥?地盘谁管理?政府怎么组建?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中国走向哪里。
表面签了和平协定,实际深层分歧一点没减少。而接下来发生的事,更让所有人看清了真相。
06
双十协定签署那天,全世界都以为中国要和平了。实际情况远没这么简单。
蒋介石在日记里写了真话:"此次谈判,表面虽达成协议,但实质问题未决。共党决不会真心交出军队,余亦决不能容忍国中有国。"
毛泽东也很清楚。10月12日,他给各地党委写指示:"解放区问题,未能在此次谈判中解决,还须经过严重斗争。解放区军队一枪一弹均必须保持,这是确定不移的原则。"
双方都在为真正的较量做准备。协定签署第3天,国民党军队就向解放区发起新攻击。除了包围陕甘宁边区的部队,直接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已经有80万。
蒋介石的算盘很明白:谈判桌上得不到的,战场上去抢。
这就是重庆谈判的第一个真相:双方都没真心妥协。共产党坚持"人民武装一枪一弹都不交",国民党坚持"全国军令政令必须统一"。这两个立场本身就矛盾,根本没法调和。
谈判只是为真正的较量争取时间。
07
重庆谈判期间,还有个被忽略的重要细节。美国的态度在悄悄变化。
刚开始,美国大使赫尔利积极撮合,还亲自陪毛泽东到重庆。美国希望看到统一民主的中国,这符合美国利益。
随着谈判深入,美国渐渐看出国共分歧的根本性。在军事援助上,美国明显偏向国民党。大量美式装备运到中国,美国军舰帮着运送国民党军队到华北东北。
美国的表态实际影响了谈判走向。赫尔利虽然为共产党请求保持20个师,但有条件:必须接受国民政府统率权。这还是要共产党交出军队指挥权。
苏联的态度更复杂。表面支持共产党,但在东北问题上跟国民党政府有默契。苏军在东北的行动,既给了共产党进入机会,也给国民党留了接收空间。
国际因素介入,让重庆谈判更复杂了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毛泽东后期提出"政治协商会议缓开"的要求。共产党需要时间巩固在东北华北的地位,应对可能的军事冲突。
08
重庆谈判结束1个月后,国共代表在北平继续谈。但性质完全不同了。
1946年1月,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会。各党派代表就政府改组、国民大会、宪法草案、军事问题、解放区政权5大问题商讨。这次会议达成了更具体的协议,叫"政协决议"。
但好景不长。3月,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通过决议,实际推翻了政协决议的关键内容。蒋介石在会上明确表态:"政协决议只是建议案,政府有权决定是否采纳。"
这标志着重庆谈判成果彻底破产。
6月,全面内战爆发。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,第二次国共内战正式开始。从重庆谈判到全面内战,只用了8个月。这8个月,双方都在为决战做准备。
事实证明,有些问题确实谈不出结果。当两种完全不同的政治理念和社会制度发生冲突时,只有一个能存在。
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,共产党代表工人农民利益。这种根本对立,决定了妥协不可能。
重庆谈判的真正意义,不在于达成什么协议,而在于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两种政治力量的真实面目。共产党表现出对和平的真诚愿望,国民党暴露了独裁专制本质。
这为后来的政治较量奠定了基础。当内战爆发时,人民知道谁真正想要和平,谁挑起了战争。
09
1949年4月23日,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。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结束了。从重庆谈判到解放战争胜利,不到4年时间。
蒋介石败走台湾后,多次在回忆录里提到重庆谈判。他认为自己当时对共产党"太仁慈",应该"先下手为强"。但这些都是马后炮了。
重庆谈判的结果,实际是当时政治力量对比的真实反映。共产党有120万军队,控制1亿人口的解放区,代表人民根本利益。国民党虽然军队更多,有美国支持,但失去了民心,腐败丛生,内部分裂。
重庆谈判暴露了国民党政权的虚弱本质。如果国民党真有信心,为什么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?如果共产党真的弱小,为什么国民党不敢直接动手?
毛泽东后来总结:"我们去重庆谈判,就是要告诉全国人民,我们要和平,是蒋介石要内战。"这个战略目标完全达到了。
当1946年内战爆发时,全国人民都知道,是蒋介石撕毁协议,是国民党挑起内战。这让共产党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。
重庆谈判看似失败,实际为后来胜利奠定了基础。有时候,失败的谈判比成功的协议更有价值。它让所有人看清了问题本质,看清了各方真实面目。
当和平希望彻底破灭时,人民自然会选择支持真正代表他们利益的力量。重庆谈判43天,改变的不只是中国政治格局,更是中国人民对政治力量的认知。
那43天里发生的一切,最终决定了中国的命运走向。时间证明了一切。有些分歧,确实无法通过谈判解决。有些问题,只能用实力来回答。
重庆谈判43天,表面上是和平谈判,实际上是实力较量。双方都在试探对方底线,都在为可能的冲突做准备。
最终的结果证明,真正的和平不是靠妥协得来的,而是靠正义的力量争取来的。
史实来源:
《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》(双十协定)原文档案
《总统蒋公大事长编》卷五下相关记载
《毛泽东选集》第四卷《关于重庆谈判》
中国共产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史料
《蒋总统秘录》十四册相关记录
维基百科等权威史料网站相关条目
方舟配资-炒股股票开户流程-中国股票配资网上-山西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